Search

|沒有答案的課本|

前二天我們上完法國國中二年級法文課的第一堂課,看來大家都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|沒有答案的課本|

前二天我們上完法國國中二年級法文課的第一堂課,看來大家都跟我一樣意猶未盡,想一起上第二課。來來來~各位同學趕快坐下,第二堂學愛的法文課來囉~~

今天我們要學的是「命中注定的分離」,學習一首16世紀的情詩,作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重要女性詩人作家Louise Labé,搭配19世紀英國畫家Thomas Ralph Spence的畫作《睡美人》(這個課本出現的畫作年代差很多,而且各國藝術家都有,老師是被法文耽誤的藝術史學家?)。

Louise Labé以十四行詩著名,這首情詩是寫給他離開後就沒有任何消息的情人。情詩裡寫什麼?地方媽媽認真讀了一下詩句,看來是一些要死不活。

「⋯⋯你的遠離⋯⋯從二個月以來我受著這樣的苦⋯⋯我不是活著,而是為愛垂死⋯⋯每天都殺我一萬次⋯⋯趕緊回來吧,如果你有那麼一點渴望⋯⋯如果在你回來之前我就死了⋯⋯至少回來為我服喪⋯⋯請寫下我的墓誌銘在白色大理石上⋯⋯」

怎麼有一種恐怖情人的既視感?才二個月沒有消息就一哭二鬧三上吊,16世紀又沒有手機,歐洲好像也沒有飛鴿傳書,地方媽媽覺得談戀愛還是不要太黏才好。

不過在第一堂課就要學生練習寫分手對話,我相信現在在我心中已經是神級的法文課綱應該不會讓我失望,這首詩的出現應該也不是偶然。課本接下來要學生思考:
- 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想望?
- 從本詩第一到第四行來看,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,是在什麼樣的狀態?
- 在最後四行墓誌銘中,愛情以何種形式表達?為何有這種隱喻?
- 詩中的「回來」與「再回來」是何種時態?詩人為何用這種時態?
- 詩人如何說服她的情人回來?這首詩如何向收件人傳達情感?
- 討論詩中的死亡,白色大理石是指什麼?
- 為何詩中最後的墓誌銘全部用大寫?我們如何稱呼這種形式?
- 如果情人讀信到最後沒有擠出一滴眼淚會怎樣?

討論完這些,學生們要寫一封信,以詩人的情人身份,而且也是詩人,用詩告知對方即將歸來。詩中要傳達情感和使用隱喻法,比如說:「像風速一樣歸來」、「痛苦的毒藥」、「愛情的火焰」⋯⋯等等。

法文課本讀到這裡,我發現課本上都是問題,沒有解答。十四行詩應該是這堂課的重點,卻也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。所以上課的時候,就是完全靠老師的講解,老師如果沒有講太多,就要靠學生們自己找資料研究,這是一個給你釣竿,然後自己學著釣魚的課本。

上完第二堂課,我大概知道女兒為什麼會覺得無聊,而媽媽覺得有趣了。無論如何這還是法文課,他們在學的除了如何表達愛意,主要還是法國文學的形式。就像我們國中的國文一樣,只是我們都學一些很政治化的文章,歐陽修、蘇軾這些,要我們憂國憂民。

還想上第三課嗎?想上的同學請舉手🙋‍♂️

下圖:課本裡的畫作《睡美人》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